頁面版權所有:2019 洛陽四達農機有限公司 豫ICP備14004971號-1
全國農機跨區作業工作會在鄭州召開
5月7日,農業部在鄭州召開全國農機跨區作業工作會議。農業部農機化管理司司長宗錦耀、副司長劉恒新出席大會并講話。
大會提出2009年“三夏”小麥跨區機收工作目標:投入聯合收割機44萬臺,比上年增加2萬臺,參加跨區機收的28萬臺;小麥機收水平達到83%,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
宗錦耀在講話中認為,農機跨區作業為解決一家一戶小規模生產和機械化大規模作業之間的矛盾找到了一條重要途徑。通過跨區作業,有效提高了農機的利用率,解決了“有機戶有機沒活干、無機戶有活沒機干”的問題。近年來,我國十幾個糧食主產省每年組織幾十萬臺聯合收割機轉戰大江南北,聯合收割機年作業時間由10—15天增加到1—2個月,聯合收割機的保有量由跨區作業開始初期1997年的14.1萬臺增加到2008年的71萬臺。小麥機收水平由1997年的54%提高到2008年的82%,基本實現了小麥生產機械化。
宗錦耀強調,小麥能否顆粒歸倉,機收是個關鍵。各級農機管理部門要緊緊圍繞小麥機收83%的目標,將“三夏”小麥跨區機收作為中心工作,切實做到夏糧一天不到手,工作一天不放松。各地要著力落實好農機具購置補貼、農機作業有關費稅減免和跨區作業免費通行等各項優惠政策,確保機具按期投入作業;要著力提高作業組織水平,做到作業區域明確、服務半徑適度、服務對象穩定、作業收益合理。
據了解,2008年我國農機化生產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各級農機化主管部門經受住了低溫雨雪冰凍和汶川特大地震等多種自然災害的考驗,有效應對了柴油供應嚴重緊張、農機作業價格高位運行等諸多不利因素的沖擊,農機投入總量、作業面積、機械化作業水平均創歷史新高??鐓^機收減少糧食損失51億斤,增加機手收入45億元,增收節支共計192億元,比上年增加20億元,為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做出了積極貢獻。
會議分析了今年跨區機收作業五個有利條件:
一是社會環境空前良好。中央財政安排“三農”投入7161億元,比去年增加1206億元。大幅度增加了農機具購置補貼、提高了糧食最低收購價,為農機跨區作業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二是農機裝備水平大幅提高。隨著國家130億購機補貼款的陸續發放,廣大農民購機熱情高漲,農機工業產銷兩旺。目前,全國已落實到農戶補貼資金61.6億元,補貼機具逾132萬臺,受益農戶122萬戶,帶動地方財政投入16億元。落實補貼資金的68.6%用于購置大中型拖拉機、玉米聯合收割機、插秧機、谷物收獲機械,農機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
三是農民機具投入和增收預期積極。根據農業部調查顯示,今年跨區機收作業市場的需求仍然比較旺盛,預計投入的小麥聯合收割機、參加小麥跨區作業的聯合收割均超過上年。
四是油料供應預期良好。今年國家實施了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取消公路養路費、逐步有序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等收費,降低了農機跨區作業的成本??傮w上看,“三夏”期間不會出現成品油價格大漲、供應緊張的情況。
五是跨區作業準備工作充分。各地高度重視,做到早謀劃、早部署、早落實。農業部印制了30萬張《聯合收割機插秧機跨區作業證》,已免費發放到機手手中。各省區市對今年跨區作業可能出現的問題也進行了分析和預測,制定了積極的應對措施。
會議同時分析了影響今年跨區機收作業潛在的不利因素:
一是氣象對作物成熟時間的影響尚不確定,給收割機有序轉移帶來困難;
二是今年稻谷、小麥、玉米收益比上年減少,農民增收難度加大,對提高農民用機需求產生影響;
三是在連續5年增產增收的形勢下,放松糧食和農業生產的傾向有所顯現,部分地方政府和部門會降低對農機跨區作業的重視程度;
四是由于投入作業的機具數量增加,難免出現作業價格無序競爭及地方保護現象,甚至天氣原因,也會導致某一時段部分地區機收作業供需脫節。
劉恒新在講話中要求,各地要以“三夏”為重點,著力在做好前期準備、落實有關政策、開展信息引導、提高組織程度、積極協調配合、規范作業市場、推廣適用技術、擴大新聞宣傳上下功夫,確保夏季農機跨區作業目標的實現。
會議期間,農業部農機化管理司與福田雷沃國際重工公司就“三夏”跨區作業信息服務合作舉行簽約儀式;河南、湖北、山東三省農機管理部門做了典型經驗交流發言。